《假如》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假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如》教学反思1今天讲了《假如》一课,发现有不少问题。
一、在识字部分又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时间调控不匀,出现没讲完课的情况。今后得适时调整。
二、指导朗读有点浮皮潦草,孩子读的并不是很有感情,感觉情绪调动的还不够。感觉还是没有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
但还是有成功的地方的',因为识字时间较长所以读生字部分和孩子配合得很好。孩子积极性很高,男女生比赛读,分小组度,各种形式读。在回答识字方法上,孩子都说了完整话,我觉得这部分落实的很好,例如:孩子回答“我是这样记住泣的,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站立的立就念泣,泣哭泣。”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我会说“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孩子仿写,孩子说:“我要给妈妈画个机器人,帮妈妈干活。”
明天让孩子们写个续写,看看怎么样再决定。
《假如》教学反思2最近教了《假如》这篇关于“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课文,下面总结一下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些做法:
一、学习课文中的好词语,注重语言的积累
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这篇课文,生字和词语的教学主要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好新的语言图式。另外,积累了好几对反义词:“寒冷——温暖、缩——伸、遥远——附近、哭泣——欢笑、不幸——幸福”。
二、感悟课文中体现的关爱他人和环境的愿望
《假如》这首诗表现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反复读这篇课文,就会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这首诗,是一首爱的赞歌。“爱”是情感中最美好部分,因此把“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环境”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诗的学习起点是《神笔马良》的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共同的爱好,因此,把这个故事引进课堂,由此来拉开本诗学习的序曲。然后围绕“爱”展开教学,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许多共鸣。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那些饱含真情的语句,反复感受那些真真切切的人和事,带领学生感悟教材,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
三、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儿童的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少年儿童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这些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针对他们的这个特点,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第四节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
1、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盲人们画上一双双好眼睛,让他们重见光明,亲眼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2、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亲爱的奶奶画许许多多的好衣服,让她穿得舒舒服服的。
3、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云南灾区的人民画上一箱箱甘甜的矿泉水,让他们不再冒着烈日到处找水喝,让他们不用再喝那脏脏的黄泥水。
4、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舟曲灾区的人民画一道道安全的堤坝,为他们阻挡住泥石流,让他们平平安安地生活和工作。……孩子们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地最善良美好!
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令人遗憾的地方,如学生的朗读还须加强。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只有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的课堂才有了语文的色彩。
《假如》教学反思3【了解文本】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
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了解生本】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课前铺垫】
课前我就布置孩子们自己去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讲出来,通过学生的讲述,设置动画神笔马良的情景,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引出“马良的神笔”的“神奇”。然后自然过渡到“假如”的学习中去。
【预设教学点】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字词,低年级阅读教学语言积累主要积累规范的词、词组。这节课的字词复习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习和积累有规律的词句、优美的词组上。如“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完善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构建新的语言图式。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诗歌的内容接近孩子的认知水平,反复朗读就能理解。
【营造课堂情景】
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将孩子们带入小树在冬天受冻的情境,感受小树的痛苦,再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就结合书中的想象说出给小树画上一个“红红的太阳”。
接着让孩子们听小鸟的叫声,情境融合发挥想象让他们说出自己听到叫声的感受,他们都体会出小鸟们饥饿的叫喊,而且表演十分丰富,这样顺利的引入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我会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由小树的快活和小鸟的快乐,反衬引导出不幸的'朋友西西的可怜,让孩子们体会自由说出没
有腿的悲伤,再自然的引出“假如我一枝马良的神笔??”,孩子们自然的体现出他们应有的善良:“我会给她画一条好腿??”并分别说出假如西西有了这一双好腿后的生活变化,感受西西的喜悦。
这三小节诗的学习,都是先将孩子们引入诗中情境自然的感受诗人的想象,再让学生在读中得到体会感情然后得到升华。
【读写结合,举一反三】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 ……此处隐藏7264个字……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但在班中的汇报过程中,我的评价制约了一些学生的思维广度。
课后看到有一些学生写的写话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的作文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内容比较空洞,贫乏,因此,平时还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多学多用。
《假如》教学反思14幻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尤其是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他们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自由自在地遐想,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最乐意的事。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美术教学中,我尽最大的努力多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多想问题,张开想象的翅膀,画自己所看、所思、所感的东西。
《假如我是巨人》是一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一些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从童话故事中导入新课。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在童话故事中长大的,有趣的童话,生动的卡通片,可以使学生们如痴如醉,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先学”环节,我从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由此引出“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学生积极回答,他们的答案让教师出乎意料。他们有的说“假如我是巨人,我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做好多好多的事情”,“假如我是巨人我会帮助那些现在还居住在危房里而又没钱修房子的人们搭建高楼大厦,让他们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房子住着。”“假如我是巨人,我会做一名出色的环卫工人,保护好环境”等等。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想象,他们笔下的作品也一定不会逊色。在解决了导入环节后,在本课的难点上:画面布局与形象对比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巨人表现的高大”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学生作品中环境的小和巨人的头顶天脚踩地的大来表现,了解并强调横竖构图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作品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节课不完美的地方有:时间没控制好,“后教”环节稍显拖沓;少数学生在构图方面不理想,构图欠合理,不饱满,不完整,我需要及时辅导纠正,并在时间控制上注意合理安排。
《假如》教学反思15《假如》是一首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我读完这首诗后,心被深深的触动了一下。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好材料。于是,我便决定引领小朋友走近《假如》,走进《假如》,走出《假如》。
在确定目标的时候,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发面作了定位:
1、读通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词义,读懂作者的美好心愿。
2、干事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所在,分别把爱心献给植物、动物和残疾人。
3、在品读中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4、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仿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爱心。
在处理教材中,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循序渐进。
一、酝酿诗情,奠定基调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以一位二年级小朋友的诗引入课堂,让小朋友们着着实实感知同龄人的美好心愿,拉近了他们和诗的距离。
二、关注词语,实中求异
语文素养的提高,少不了词语的积累,积累更是为了应用。所以在词语教学中,我设定了三个维度,一是读准音,二是读词进行分类(动、名形容词),三是加上动作、表情读词语,这样读词语理解意思是不费吹灰之力。也为读懂句子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三、创设情环境,读厚句子
课标强调,语文学科应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重点。我提取了一、二段中描写小树和小鸟困境的两句话。创设情境体验冬天里小树刺骨的冷和小鸟苦苦等待的焦虑不安的心情。孩子们深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打动了自己、同学,以及我的心。
四、点燃火焰,生命涌动
有个心理学家指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学生将小树和小鸟的可怜体会得入木三分的时候,我顺势利导让学生说说,面对他们的无奈,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学生一句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心中燃烧的爱。那作者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呢?再让学生走进一、二段,走近作者的心。此时,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了企盼和渴望。在教学中我再现文本的场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懂文中的人,读动自己的心,读出特有的情。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反映出了阅读教学指导的坡度。
五、本色语文,写诗抒情
语言的习得,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语文的教学,最终效果的体现是习作的水平。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今天的教学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那丰富的想象力!当学生纯真,善良的心灵达到了和诗人白冰的融合时。我并不罢休,我还要将孩子们的心系到穷人的家、光秃秃的山岭、灾区人民、受伤的小鸟、受污的鱼儿等需要关爱的动物、植物和人的身上。让孩子们观看一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后展开想象,一句“请拿出手中的笔,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你心中做美好的心愿。”此时此刻是水到渠成。这是多好的积累语言,习作的机会呀,我怎能错过。
六、赞美激励,享受成功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对孩子的点滴成功给予充分的鼓励。“你的愿望真好”“我替小树谢谢你!”等赞美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参与的信心,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反思:
回顾自己的课堂,觉得很稚嫩!一些美好的预设都因自身的原因在课堂演绎中不能达成。
一、自身的情感没有调控到最佳状态,以至不能将学生引入情境,如感知小树和小鸟的快乐心情时,学生显得有点被我牵着走,朗读体会情感不是很到位。
二、对学生的关注也不够,没有让很多处没有让学生言尽,学生还有很多小手举得高高,可我确引入了下一个环节,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很遗憾!
三、对课堂生成不能更有效的调控,如我问:小树,小树,你冷吗?学生答:小树他冷极了!此时我若能这样评价:是呀,你太冷了,都忘记自己就是小树了。你应该说,我冷极了!可我没有这样操作。
我的课堂留下了一些我和学生的精彩,但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美丽中有残缺,或许这也是一种美。不足是我努力的方向,不足是我前进的动力,不足是我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会正视自己留下的遗憾,我会拾起这些残缺,我会珍藏美丽中的黑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