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学生只学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造成学生的算法思维单一,缺乏数感。而新教材中安排学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比计算结果更重要,计算结果不再是唯一目标。
而在学生方面,上该内容前,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打下了一些计算基础,掌握了两位数横式计算的不同算法,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节课我让学生运用旧知迁移,从两位数的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的横式计算中,来学习今天的三位数加法的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和算法思维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课中,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有意识地提炼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明白本节课学习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为教新课而教、知识点脱节的现象。
课上感觉在计算前设计的'估算这一环节处理得较好,学生利用以前学的“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估算,在(3)班执教时出现了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的两种情况。既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作了铺垫,也让学生明确了估算的作用之一——初步检验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不足之处:
第一,本节课中不要安排用递等式格式表达算理,因为本身就存在迁移并掌握三位数加法横式的不同算法这一难点,若再添加一个,难点就太多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难以掌握。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再解决,而在今天的第一课时中应将重点、难点都放在对不同算法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上。
第二,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最后应加以提炼,哪种方法好?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这里,可以通过出示不同的题让学生判断用什么方法更简便来解决。如:299+137= 207+148= 很明显,前面一道运用凑整百数的方法可以使运算简便,而后面一道如果采用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的方法很容易在“十加十”这一步出现0+4=4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用先加百、再加十、后加个的方法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很好用。在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计算的同时也能避免日后错误的发生。
第三,在实践运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八”妇女节,小丁丁拿压岁钱陪妈妈去旅游这一情景,这是一道开放式的巩固练习,在宣扬孝顺长辈传统思想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计算,来达到强化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来我是想完全放下去,让学生独立尝试,发现选一处就不要计算了,选三处不可能钱不够,在选两处的方案里可能出现计算游杭州与苏州的、游苏州与南京的,还可能出现游杭州与南京的,我想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然后发现后一种可能是不对的,然后达到把三位数加法的计算结果拓展到千以外。当时学生尝试后已有了这一发现,后来因为时间不够了,在组内交流后也没来得及在第一课时内回收上来。在第二课时中,我就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换意见,针对不同的方案、不同的算法展开评价,再进行回收点评,感觉效果不错。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3《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一节《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研讨课,作为一名刚上岗的年轻教师,虽然感到有些紧张,但是能得到那么多老教师的听课指导,真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为此,我也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力求在课堂上能够突出重点,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课后认真进行一下反思很有必要。
一、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处理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习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领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巩固练习时设计了让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当小老师讲一讲,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根据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的情况,还设计了改错题。纠正有个别学生容易犯错的忘记进1或加1的情况,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课后经过研讨交流,得到了几位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也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表达。这是我犯的一个新教师普遍容易犯的毛病,生怕学生听不懂、弄不清,往往讲得过多,学生表达的机会与时间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学习过程中没弄懂的问题也被掩盖了起来。同时,齐答的`形式过多 ……此处隐藏7626个字……
这节课先由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开始,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由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我创设了田园小卫士检查白菜地的情境,根据已经检查的数目和没有检查的数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在这里还要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第二,课堂上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136+478,结果写成了186+478 。再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样出来的计算题谁能保证它的正确性?还有数位不对齐,加看成减,……看到这些情况,孩子们都会说是粗心。粗心是什么?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粗心也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不能放松。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2本课时教学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创设了各种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采用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结构,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同时运用合理、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学生在经历生活的情境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获得了解并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学习评价上还做得不够,评价比较单一,语言的激励性还不够,因此缺乏一种感召力。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3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原本我以为学生在计算时有了前面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不会差到哪,可是,几次作业做下来,却让我跌破眼镜,那计算的错误率叫相当的高啊!学生是不会吗?不是,让他们说,他们都知道,但为什么一到自己做题,不是这里错一点就是那里不对。比如要求在进位时要有进位的标记,有的孩子不以为然,结果在下一个数位需要加上进来的.数时学生就忘记了。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475+126,结果写成了475+162。还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有数位不对齐。一连几天,我辗转反侧,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
我想:粗心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强化训练,并且家校一起配合,对症下药,以使学生获得“免疫力”,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4本节课的目标是: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加法的算理。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及加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在本课着重解决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竖式计算时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时,我先复习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计算后总结出计算法则,然后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先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例题1,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习例题2时,我针对计算难点,对三位数加两位数在列竖式时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通过对题与错题让学生做了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在竖式计算后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对计算的注意点,从而加强学生对笔算加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算理的掌握。从整堂课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得很好。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第一:练习的量不够。
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成本节课的目标。可能是时间不足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来得及完成。
第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师生互动不够,大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发言 。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课堂没有预想的效果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的好。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15本课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法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法口算和笔算,以及整十、整百数加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导入部分,学生竖式计算后,交流:竖式计算的.注意点时,可以适当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例题教学结束后,板书出: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试一试结束后,小结并板书出:百位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然后要求学生观察这三句话,提问:你能不能将三句话并成一句话呢?思考后概括出: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这样的板书也有利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说出笔算的注意点,而不是笔算过程中,诸如横线要画直,不要忘记小1这样的提醒。
要求学生提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范围缩小,指向性更明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避免学生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加法?帮助梳理数量关系,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对加法的含义再一次巩固。
同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时间安排,详细得当。一般地,新课教学要多花一些功夫,试一试、练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要少一些。因此,本课教学时,学生完成试一试后,不要再集体说算法,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另一方面,这样较浪费时间。
最后一题比较的实际问题,交流为什么用加法的时候,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贵,求多的,所以要用加法,而不是贵就是用加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