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5 13:53:07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对于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是个里程碑——标志着从这里开始,他们开始与文言文亲密接触。

本文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语言浅显易懂,是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文章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一次对话,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小孩。尽管如此,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过程还是充满了困难:读通有困难,读懂有困难,感悟言外之意,体会杨氏之子对答之巧有困难,能让初次接触的`学生望文言文而不却步,从此喜欢古文则更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理解“惠”、“曰”、“禽”三个生字;

2、通过对比学生与教师读的不同处,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读通课文,理解意思;

3、立足“未闻”、“应声答曰”的品味体悟,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4、在迁移运用中感悟古文之韵之味,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教学板块

板块一:释题导入,迁移运用

板块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理解意思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板块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预设点一:孔君平诣其父

引导学生明白“孔君平”是人名

预设点二:孔指以示儿曰

引导学生理解“孔”就是指“孔君平”

预设点三: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从“孔雀”不是“家禽”这对矛盾中明白停顿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板块四:深层对话,体悟“言外之意”,品味精妙之处

预设点一: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

此是君家果——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2、品读对话,体味“言外之意”

此是君家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预设点二: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1、感悟对答之巧,一叹“聪惠”

引导学生理解杨氏子对答妙在以对方的姓做文章,能以其人知道还治其人之身。

2、品读“未闻”之妙,二叹“聪惠”

读出“未闻”隐含的礼貌与委婉,感悟言外之意。

3、感悟反应之快,三叹“聪惠”

理解“应声答曰”,体会杨氏子反应敏捷。

板块五:美读古文,迁移改文,熟读成诵

1、美读全文,读出韵味

2、迁移改文,熟读成诵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来咱们先进行一个听记练习,听好了,看谁听得准,记得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论语》。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齐读)

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板书《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交流展示:

(一)朗读展示

1、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来展示自学成果。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请先在三人小组内交流!

师:注意,如果发现伙伴有字音读不准的,断句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帮帮他,也可以讨论一下谁读得正确。

2、请看这两个多音字谁读读?

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4、出示课文,指名读。

5、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重点指导:

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

b我刚才听你读时,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顿了一下。有的是把“家禽”连起来读?

c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按照这些停顿符号读是不是更有节奏感了。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样,要声断气连。

(1)孔/指以示儿/曰(点击出现停顿符号)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请同学们再自由练读,注意读好断句。

师:看来,要读好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断句。这几个难句解决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篇读好。

师:请大家按照停顿标记,自己先来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自己练习。指名读,出现错误,纠正,再指名读,齐读。

(二)疏通大意

师:孩子们,初读这一关完成不错,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说说古文意思。谁来汇报?

预设:

1、你们几个汇报得真精彩!这可是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篇文言文,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谁来介绍一下?

a多读

b看注释

c查工具书

d查资料

师:真是学习古文的 ……此处隐藏25271个字……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3.能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4、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课标依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唤起学生读文言文的兴趣。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学习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和别人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的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杨家孩子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从来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同学们,你对故事中的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风趣、幽默……)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三、检查读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清字音,注意停顿。

2、听范读后自由练读。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或那个句子读不好,及时找同桌帮助。

3、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每组的四号同学领读)

杨氏(shì)之子诣(yì)其父应(yìng)声答曰

甚(shèn)聪惠(huì)为(wèi)设果夫子家禽(qín)

4、去掉拼音读(每组的三号同学读)

5、检查指导读书。

课件出示,每组四号同学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及时纠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8、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梁”、“甚”、“惠”三个字。

四、出示自学提示:

1.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小组内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五、出示展示任务: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说一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2、小组汇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用怎样的语气?

3.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结合文中语句谈体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

(1)复习要求认读的词语,听写易错词语。

梁国优惠飞禽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背诵课文。

四、学生交流展示。

1、出示展示任务: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说一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2.小组汇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用怎样的语气?

3.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结合文中语句谈体会。

2、准备。

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一下本组要展示的任务。组长组织并安排好发言人。

学生5分钟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2)、小组汇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用怎样的语气?

(3).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国,有一户姓的人家,家里有个岁的儿子。他非常。有一天,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给端出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是您家的鸟。”

六、指导背诵文言文。

七、布置作业

1、小练笔:把《杨氏之子》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3、阅读《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月下尝戏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

里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

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