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1 09:29:05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

统计表、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学生打鼓表演。

二、创设情境,收集数据

1、收集数据

师: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谢谢你们!

对了,老师昨天安排大家去收集三年级各班同学打鼓的人数,收集好了吗?(生:?)好,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各班打鼓的人数是多少。(师随机出示各班打鼓人数)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数据很快说出哪个班参加打鼓的男生最少?(生:)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但老师觉得还不够快。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结果又会怎样呢?

2、填写单式统计表

请同学们拿出表

1、表2,告诉老师,表

1、表2分别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合作完成表

1、表2,并指明两位同学上台填表。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表

1、表2,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

1、表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哪个班参加打鼓的女生最多吗?对,通过我们整理之后填在统计表的数据一目了然,能很快看出谁多谁少。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表:表1只统计了三年级各班男生打鼓的.人数,表2只统计了女生打鼓的人数,它们统计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

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这两张表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2)、三(1)班参加打鼓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3)、三(2)班参加打鼓的男生比女生少几人?根据解决问题存在不方便,尝试把两张表合并起来。

4、合并表格,分析数据

1、介绍表格出示复式统计表,简单介绍表头、标题。

2、填写复式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表3,指明上台填写。

4、命名统计表

像表3这种可以统计两组或更多组数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5、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1)、哪两个班参加打鼓的男生人数一样多?(2)、三(4)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打鼓?

四、巩固练习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内容。

2、统计本班同学喜欢这些活动的情况。完成表4指明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填表,一位统计数据并汇报。

3、根据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根据表中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4)、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人吗?

4、根据学生计算的人数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

课前谈话: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

师:介绍得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

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

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

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

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

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

生:我选择35的服装。……此处隐藏10819个字……?我们来看看这个题目。(课件出示练习二十第2题)

练习:请大家看练习纸上的练习2。会填吗?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这个“面积”是怎样算出来的?(长乘宽)

小结:这说明了统计的时候不一定全用加法,还可能用到其它的方法。

提问:这个统计表里有表头、合计、总计吗?(没有)如果加上合计,面积、长、宽可以合计吗?(不能)

小结:所以统计表的样子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一些变化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学校五年级每周常规检查表(课件出示)就是一个变化了的复式统计表。

五、拓展练习,灵活应用复式统计表

谈话: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五(1)班的同学也做了一个最爱色彩统计表,不过被墨水弄脏了一部分,看不清了,你能推算出这些数据吗?我已经将它打印到练习纸上了,请填一填,如果会,就自己填,如果不会,就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选一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生一一说出)

反馈:我们把课件上的墨水移开去,如果和他一样,就给自己鼓鼓掌。(出示课件,移出墨水痕迹)

六、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七、提出假想,课外延伸

谈话:对于最爱色彩,我有一种假想,就是喜欢红、绿色的情况与男女生的性别有关系吗?有关统计表就在练习纸上,同学们课后可以调查统计一下,说不定你会有惊喜的发现呢!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2.(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