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2 20:29:27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

回忆一下,课文写了闰土向“我”讲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交流汇报,随机教学,重点理解“见多识广”。

(一)找“事情”,理解“见多识广”之一--知道得“多”

1.师述:闰土是这样的一位少年,他勇敢机警、见多识广、聪见多识广明能干,那你喜欢闰土特点的哪一个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见多识广”。)

2、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找出6-16自然段)

3、思考: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里说的稀奇事,具体指闰土说的哪些事?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4、“无穷无尽”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多;闰土知道的事情多,说明他“见多识广”。)

5、小结: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闰土知道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多”可以看出闰土的“见多识广”。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方面。

(二)品词句,理解“见多识广”之二——知道得“详细”

1、仔细、想一想,这四件事当中,哪几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举例说说。

2、讨论汇报。

“雪地捕鸟”

(1)、先说雪地捕鸟,这件事让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见多识广)可见闰土十分熟悉捕鸟的过程,还用了非常贴切的动词,请同学们找出来。

这一连串的动作,逼真地把雪地捕鸟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的眼前。

(2)、闰土讲捕鸟时会是什么样的神情?(自豪、兴奋)让我们一起感受雪地捕鸟的乐趣,齐读,

(3)、听了闰土的描述,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他说,说什么呢,我们接着读。

“看瓜刺猹”

过渡:闰土不仅知道海边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贝壳,还知道各种贝壳的名字,可见他知道得非常详细。他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白天他去海边拾贝,晚上去看瓜刺猹。

(1)指名读第9节,从闰土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让我们也学着闰土绘声绘色地来描述: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

3、课文写这四件事,是用什么形式表达出来的?(对话方式表达出来的)快速读这一段话,找一找“我”和闰土的对话句子,自由地轻声读读。

4、因为闰土亲身经历了这些事,知道得十分详细,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大家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闰土的话。(运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

5、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从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海边的农村生活不仅是知道得多而且知道的十分详细啊!这“详细”是他见多识广的第二个方面。

(三)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见多识广”之三--以“少”衬“多”

1、 这一段除了写我们刚才读的“我”和闰土的对话以外,还写了什么?(让学生找出“我”三个“不知道”的自然段)指答。

2、齐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么特点?(见识很少)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3、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小黑板)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 “我”不知道海边有五色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 而“我”从来都不知道

4、为什么这些新鲜的事,我不知道呢?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5、闰土告诉我的新鲜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在他们的书本上是看不到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①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的感叹,齐读。

②在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羡慕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重点理解 “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6、师述: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知道”了解了“我”和闰土相比,感到见识少。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写“我”的见识少,这与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加强对比,以“我”的“少”突出闰土的“见多识广”。这是表现闰土“见多识广”的第三个方面。)

三、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3、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但“我们”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你们猜猜三十年后的闰土是什么样的,他们见面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讨论,交流。

4、鲁迅笔下的闰土这时候是什么样的呢?请听……

(师描述: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 ……此处隐藏32370个字……、你读得真不错,喜欢读的同学一起来读这句话吧,读的时候该强调些什么呢(动词)

4、这一部分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二)讲读“瓜地刺楂”

1、指名说,你从“瓜地刺楂”这件事中感觉到什么?板书(机智勇敢)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机智勇敢呢?

提示:我们写作文常常通过人物的——生接:语言、动作、神态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你能把他的勇敢读出来吗?指名读。

4、这样吧,每位同学在旁边找一位同伴把这一部分好好读一读吧。指导两名同学分角色读。

5、这一部分内容与哪一部分相呼应?

(三)学习海滩拾贝,沙地看跳鱼

1、指名读,说说这两件事看出闰土什么特点?(见多识广)板书

2、齐读

四、理解闰土的外貌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讨论交流,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了吗?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补写“我”的外貌。

五、结果、拓展

板书:

少年闰土

稀瓜地刺楂机智勇敢

奇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事海滩拾贝见多识广

沙地看跳鱼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配乐图片,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下看瓜的情景。

(导情入境,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质疑。

4、出示练习:

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5、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三、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我”与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

2、他们仅仅相处了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三十年了,闰土留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

(引发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中心。)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壳

看瓜刺猹

潮汛看跳鱼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谁能说说闰土向“我”讲述自己海边生活的四件稀奇事?

2、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二、重点探究,读中悟情

1、从这些事你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品析词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

2、你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试看。

3、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4、同学们自由练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

每件事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5、闰土就这些稀奇事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多媒体显示:

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6、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三、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闰土这个人物的`一些特点,这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

2、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什么方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引导学生体会: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小结:

作者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点,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四、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你最喜欢哪些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2、朗读闰土外貌描写的句子,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

3、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4、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更让“我”大吃一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语言、行动描写: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壳

看瓜刺猹

潮汛看跳鱼儿 (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