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6-29 16:05:05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14篇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1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

教学主题:

阅读 课时: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习独立写字。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一类生字,并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两个新偏旁。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狐狸和乌鸦》。

(3)结合生活及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学情分析

教材的安排形象、生动,利于儿童接受,便于记忆。对于学生来讲接受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正确理解课文中个别词语的意思,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凭借插图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习的关键。生字新词的学习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3、教材分析

本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狐狸看到乌鸦叼着一片肉,就想尽各种办法一次又一次的奉承乌鸦,结果乌鸦上当受骗,狐狸叼起肉跑了。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难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拼音、看图、观察比较等形式,读准15个生字的读音,识记生字词,正确书写“叼、肉”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范读、指名读等形式,能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认读、书写 “叼、肉、差”等生字,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任务二: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任务三: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引出课题 活动一

猜谜语。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及板书。认识“狐狸”两个字。 能读准“狐狸”的读音,“狸”在这里是轻声。(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补充课题,师质疑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齐读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活动一

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己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读。标出小节序号。(完成目标一) 准确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听听老师怎么读。(完成目标一)

活动三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含有生字词语,指名分行读,注意正音,利用文中插图、联系生活及上下文理解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完成目标一) 读准字音,理解“眼珠一转、一溜烟”的意思。(评价目标一)

活动四

出示含有“一”的词语,注意“一”的变调,读准含有“一”的词语。

(完成目标一) 在“一棵、一眼、一开口”中读去声,在”一篇、一转、一溜烟”中读阳平。(评价目标一)

活动五

交流生字的学习,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并且说一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重点指导“叼、肉、差”的书写,在理解“赔”字意思的基础上记住这个字,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完成目标一) 学生自主识字学字,交流识字方法。能发现偏旁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棵”跟树有关;“赔”跟钱财有关;“脸”跟身体有关;“叼”跟嘴巴有关。认识新的部首,区别“美、差”两个部首。(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活动一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注意正音纠错,课文能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并带有初步理解的感情。(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会正确停顿,流利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倾听别人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完成目标二)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

练习书写 活动一

认真书写习字册,强化识字教学。(完成目标一) 学生及时练习学过的生字。(评价目标一)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种动物什么样?它们的特点。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

回忆学习的步骤:(用投影列出)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鸦 洞 肉 站 流 亲 漂 麻 雀 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肉 :第五笔是“撇”

漂: 熟字“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结构,右边第四笔是点。

亲:上下结构,下面是一横加一个小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读词语, ……此处隐藏19779个字……子加上标点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分别出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你知道这两种动物吗?

2、看图理解狐狸和乌鸦分别住在哪里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洞里

3、看看狐狸的样子它想干什么?乌鸦在大树上怎么呀?为什么心理会想些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片文章教学生字狐狸窝三个生字。

5、听听故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讨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6、标出自然小节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

7、检查自学的情况:读生字生词教学多音字“差”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字行的

8、再仔细读读课文,检查自学的情况说说课文一共有几段

9、分别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10、作业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是难写的字要进行提示“谗”“嗓”“极”等

11、完成课堂作业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乌鸦爱听奉承话上了狐狸的的当。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完成课堂作业第2、3、4题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听写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二题

3、指名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学习2、3两段

讨论:狐狸为什么要骗乌鸦的这片肉?乌鸦有了这片肉高兴吗?哪里能看出来?

指导朗读:乌鸦高兴的语气。

5、狐狸又是什么样子呢?他会怎么想?狐狸是什么样子?(看图说话)

6、练习朗读,读出狐狸很谗的样子。

7、学习课文的4-7段

A狐狸看见这片肉想了想它想到什么?

B狐狸是怎样把肉弄到手的?用线把狐狸说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C想想它一共骗了几次讨论:狐狸是用什么语气说的?(讨好的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的假装亲切的)

D讨论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一次比一次动听

E自由朗读体会出狐狸的讨好的语气

F指名让学生来读读比比谁体会的好。

G想想这三次好话之间有什么关系?乌鸦又是怎样受骗的?

H找找乌鸦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不作声——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得意极了——唱

I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J连起来说说狐狸受骗的经过。

K连起来读读课文中间的部分。

8、学习课文的第8段故事的结果怎样?

9、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的不同语气。

10、完成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2、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说话

3、能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和问号还有感叹号。

教学过程: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听写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狐狸的假意和乌鸦一次比一次得意的语气。

4、总结全文理解寓意:乌鸦为什么会上当?这是怎样的一只乌鸦?

5、小结:爱听别人的奉承话,就要上当受骗,这是这篇寓言要告诉我们的的道理。

6、完成课堂作业的第六题

7、合理想象训练说话

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以后,她的孩子会怎样?

乌鸦会怎样想?会怎样说呢?

它以后会怎样呢?

8、把他们写下来,读给家里人听听。

9、课堂作业和练习:

复习逗号句号和问号还有感叹号的用法

加上标点读一读

10、课堂作业第七题

谁看见谁怎么样?看看句子少什么部分给他补充完整。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篇14

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舒展个性创造必要条件。本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生动,是一篇孩子易于接受也乐意阅读的童话故事,但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认为,读完课文孩子们悟出什么,明白什么,启发多少,甚至对故事角色有何种情感,都应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刻意追求教材书中的唯一标准答案。我想,尊重我们眼中每一个成长的`生命,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 设计特色

尊重学生个性,将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抒真情、悟实感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揭题入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对邻居——狐狸和乌鸦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已有认识或阅读课外书中所获信息,谈谈自己对狐狸和乌鸦的了解。然后通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再读课文,直奔重点

1、 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

2、 讨论: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进入情景,自由感悟

1、 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并非出自真心实意而讲这些话的?——除了课文第三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接写到的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去说。如:从狐狸话的本身进行分析。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看看麻雀的羽毛,听听乌鸦的叫声。进而体会狐狸一次比一次更讨好乌鸦,目的就是为了那片肉。用羽毛不美甚至可以称得上丑的麻雀与其比美,来恭维乌鸦,更体现了狐狸的奸诈狡猾与虚伪。两者的性格特点也形成鲜明对比。

2、 你能揣摩每次狐狸说话前后及乌鸦听话时它们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神态吗?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通过自由感悟角色情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鼓励与小结。朗读训练随机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认为当时情景中角色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与神态说,就怎么读。)

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1、 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分旁白、狐狸和乌鸦练习朗读课文。

2、 合作伙伴再自由合并成几个活动小组,将文中的故事编一编、演一演。

(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并给予指导,但活动中谁编、谁导、谁演何种角色,应由学生独立决定。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了朗读的水平,编排表演课文故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再现,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独立创造的能力。)

设计训练,发散思维

( )( )( )的狐狸

( )( )( )的乌鸦

(自由说,能说几个说几个)

读写结合,续编课文

1、 假如狐狸用同样的办法去骗其他的小动物,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次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精彩呈的答案,而无须强求一致性。)

2、把你想对狐狸或乌鸦想说的话写下来。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