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时间:2025-11-21 11:41:09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几倍求和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解答方法。

2、学会例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3、通过分析比较,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系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用投影机放幻灯片,进行比较两数关系的基本训练。

(1)橘子40千克,苹果120千克

(2)男生100人,女生300人

(3)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

(4)一辆大车运货20xx千克,一辆汽车运货6000千克

学生口头回答,说出比较两数的各种关系。如苹果比橘子多8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3倍等。

[简析]这种比较两数关系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为解答尝试题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用上面基本训练题第(1)题:"橘子40千克,苹果120千克",要求学生编题。估计学生可以编出很多题目, 例如

(1)水果店里有橘子40千克,苹果120千克,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2)水果店里有橘子40千克,苹果比橘子多80千克,橘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3)水果店里有橘子4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3倍,苹果有多少千克?

(4)水果店里有橘子4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3倍,橘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尝试题)。

[简析]多种应用题是互相联系的,通过学生自编应用题,让学生从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中自己导出尝试题。这为学生掌握尝试题的结构,以及解答尝试题又做了进一步铺垫。

三、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题

导入新课时学生自编题中的第(4)题就作为尝试题。(尝试题用幻灯片放出来)

2、尝试练习

(1)先动手操作,4个红色圆片表示橘子的重量,再摆黄圆片表示苹果的重量。

橘子 ●●●●

苹果 ○○○○ ○○○○ ○○○○

启发提问:如果橘子作为1份,苹果就有3份,一共有几份?

3+1=4(份)

[简析]操作尝试也是一种尝试练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题目的结构,为学生解答题目进行第三次铺垫。

(2)学生作尝试题(要求学生用简便的方法做)。估计学生会有三种做法。

分步列式:

40×3=120(千克)

40+120=160(千克)

综合算式:

40+40×3=160(千克)或40×(3+1)=160(千克)                               学生做在玻璃片上,以便用投影机放出来。

[简析]先让学生尝试练习,这样不受例题解法的约束,学生思路可以开放一些,但有一定的难度。

3、阅读课本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城东大队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的重量是大车运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及其分析解答的提示。

阅读后,对照检查自己做的尝试题,有错误的立即订正。

[简析]这里灵活应用尝试教学法的五个步骤,把阅读课本例题作为检查尝试题的依据。

4、学生讨论

评议尝试题练习的解题情况,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哪种方法简便(重点讨论,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5、教师讲解

重点分析题目的'结构,一个条件是直接的,一个条件是间接的。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求两个数的和。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先想数量关系式,然后垵关系式列算式:

橘子重量+苹果重量=总数

40+40×3  =160(千克)

[简析]教师讲解要抓住重点。掌握题目结构是教学重点,应该反复强调,贯彻一堂课的始终。

四、第二次尝试练习

出示一组题目,只列式不计算。并要求学生分析比较三道题目的异同。最后要求学生把三道题抽象成文字题,促使学生掌握三类题目的结构。

(1)饲养场养鸭200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养鸡多少只?

(2)饲养场养鸭200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养的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3)饲养场养鸭200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简析]这里出现一组题,第(1)题是以前学的,第(2)题是今天学的,第(3)题有了发展。这里又组成了一个知识结构。通过练习,再进行分析比较,以提高学生的分辩能力。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三十二的第1、2、3题。

(学生做在作业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找出典型错误,最后当堂处理作业)

机动作业:自编应用题。要求完成课本练习有余力的学生按第二次尝试练习题自编一组题。

学生宣读自编题,教师对编的好的进行表扬。

[简析]重视当堂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堂处理作业,及时反馈、及时消化,以保证当堂消化,当堂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

教师概括地小结这类两步应用题结构的特点,求两个数的和或求两个数的差,题目中一个数是直接条件,另一个数是间接条件,先要把间接条件求出来。

[简析]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对题目结构有了进一步理解。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概括小结,使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 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 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教学过程:

一. 巧设铺垫,激趣导入

1. 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

2. 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

……此处隐藏17081个字……p>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

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2)小组汇报.

(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

(二)相关计算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

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

教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平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

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三)总结

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

三、课堂练习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

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一)填写一张存款单.

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华20xx年1月1日把积攒的2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一年.准备到期后把税后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计算,到期时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六年级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9例1连乘应用题

二、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本班或者其它各个班级一天丢弃塑料袋个数情况。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课所要探索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板书:12个、11个、15个、12个、12个??与学生达成共识后选用12个,课件出示: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

师:那么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呢?瞧,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课件动态演示: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我们的教学楼有3层。(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生2:我看到二楼有4个班级。

师:那你说一楼和三楼会有几个班级呢? 生2:也是4个。 师: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3:每层都有4个班级。(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这时课件出现完整的题目: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现在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并给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们小组的算式是3╳4╳12,因为教学楼有3层,每层4个班级,3╳4就是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乘以12就是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生2:我们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们一样,也是先求教学楼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向其他学生):你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看来他们表达得非常清楚,接下来汇报的同学也该象他们那样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

生3:我们小组认为也可以这样列式12╳4╳3,先算出一层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算3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请方法相同的小组再叙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学生评议。) 生4: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算式是12╳3╳4??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理解的吗?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