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1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会用定理进行有关角和边数的计算。
2.能力目标:利用测量,拼图,分形等操作实验培养分析探究,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协作,求异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图形,引导学生说出多边形的名称。
【学生】结合图形说出多边形的名称。
【教师】类比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适度引导,
【学生】得出多边形,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及正多边形有关概念;
【教师】利用橡皮筋演示,适时补充说明。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多边形一般是指凸多边形;
【学生】自然理解接受凸多边形,凹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教师】连结不相邻的两个顶点,引导学生探究:
(1)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条数;
(2)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的三角形个数;
(3)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条数。
【学生】理解接受对角线的概念,经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探究得出:
(1)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有n-3条对角线;
(2)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的'n-2个三角形;
(3)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条数为n(n-3)/2.
二,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特征和它们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激励学生思考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一般的n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研究方法。
【学生】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外角和是360°。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有测量法,折纸法,平行线法等。接着学生尝试用上述方法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及一般的n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
三,猜想,归纳得到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教师】为了上述方法的顺利迁移,引导学生先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研究方法作一个深入的探究。小组内同学可以相互启发,彼此协作。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组内相互启发,组间相互批判补充,得出如下方法:
是否可以采用测量或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呢 引导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得出一般方法,并迁移至一般多边形的研究。
1.测量法:
如图书本P81页中的图7.3-8测得∠A+∠B+∠C+∠D=360°。
2.分割转化成三角形的方法
如图书本P81页中的图7.3-9的所有三角形的个数依次为: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
结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
2.通过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和在计数、测量、标号和排序等方面的应用。
能力目标:会运用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从实际中体验由于需要而
再次将数进行扩充的必要性。
情感目标:1.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以面对面互动的形式,完成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
2.从具体的例子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及运用自然数、分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用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小学里,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和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内容:从自然数到分数。
二、新课过程
用多媒体展示杭州湾大桥效果图,并显示以下报道: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于20xx年6月8日奠基,这座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全长36千米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计划在5年后建成通车。
师问: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它们都属于哪一类数
学生很快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由上面这几个数,师生共同得出自然数的几个应用:
⑴属于计数如8万辆、5年后、6车道 ⑵表示测量结果如全长36千米 ⑶表示标号和排序如20xx年6月8日、第一座等显示以下练习让学生口答
下列语句中用到的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和排序
(1)20xx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xx所。 (标号和排序 计数)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然后乘15路公交车到了小明家。(标号和排序 标号和排序)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界上第5高楼。 (测量结果,计数,标号和排序,标号和排序)
做完练习之后师:随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然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如
(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18)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1.68米)
由于分配和测量等实际需要而产生了分数(如第(1)题)和小数(如第(2)题),它们是表示量的两种不同方式,分数小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分数可以化为小数,因为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如35 =3÷5=0.6,13 =0.333…反过来小学里学过的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如0.31=31100
三、典例分析
利用自然数、分数的运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 (多媒体展示)详见书本合作学习第1题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帮助小惠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列算式之前,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从温州出发到21:40在杭州上火车,这一段时间包括哪几部分时间 (2)市内的交通和检票进站要花30到40分钟,这两个数据在计算时用哪个数据(3)最迟的含义是什么
由一学生回答,而后给出解题思路 用自然数列: 400÷100=4(时)
21时 ……此处隐藏3550个字……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1——1.2测试
2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3测试
2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3课时
2.1整式
2课时
2.2正式的加减
4课时
2.1——2.2测试
2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期中复习
7课时
3.1.1一元一次方程
2课时
3.1.2等式的性质
2课时
3.1.1——3.1.2测试
2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3课时
3.2——3.3测试
2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
3课时
4.1——4.2测试
2课时
4.3角
4课时
4.3测试
2课时
4.4课题学习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全章测试
2课时
期末复习
8课时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5单元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单元学习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0的再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依据《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学习的负数主要是学生生活中一些觉的负数,并且只要求学生会运用负数进行简单的表示。
本单元教材中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觉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在理解上的要大一些。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数据的收集过程,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每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可以从电视、广播的节目中了解,也可以从报刊等各种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在“温度”这节中,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方法,从而概括出生活中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
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本单元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要求学生用正数或负数表示。这样的.编写方式符合学生理解数学新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以后掌握和运用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温度(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
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方法与过程: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教具: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
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
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
三、反馈交流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精讲点拨
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