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0 18:17:10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篇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读中体会鸟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到“相互信赖,和谐相处”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运用“居然、不由自主”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二)学习新课。(读中感悟)

1、听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评价。

2、教师出示课文,指导感悟:比如文中的'这个“只”字,你能从中读出点什么意思来?(仅仅,说明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很小,它很害怕人,很胆小。)再看这个“竟然”?(出乎我的意料,说明珍珠鸟胆子大了,不大怕我了。)“索性”?(干脆,说明珍珠鸟胆子越来越大,对我完全放心了,不再害怕我了。)“反而”?(跟我预料的相反,说明珍珠鸟对我完全信任了,一点都不怕了。)将这些词语连起来,你又有什么体会?(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对我越来越信任,我也越来越喜欢珍珠鸟。)如果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这些词语,就能读出味来。

3、教师出示课文:如果你再细腻一点,你还可以从这些词语当中体会到新的意思“笼子周围----屋里----小桌上----杯子上----笔尖----手指”?(离我越来越近,与我越来越亲近)当然,你还可以从其他词句当中去体会。

4、现在,你再来练习读一读,就会有新的感受。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指名朗读,并作积极的评价。

板书:渐渐地亲近我。(段意)

5、学生自己朗读5——6自然段,自读感悟。注意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用心体会一下。

(1)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再三”,表示珍珠鸟对我的留恋;“扭动、挤开、钻进去”,体现我对珍珠鸟的喜爱;“居然”“竟”,体现珍珠鸟已经完全信任我,没有一点防备。

(2)现在,让我们再来朗读课文5、6小节,看谁能将课文中的“味”读出来?

(3)学生比赛朗读。

6、读到这里,老师有个小问题:这三小节写的都是“珍珠鸟对我越来越信任,与我越来越亲近”,那么到底哪一段更能体现我与珍珠鸟之间的亲近呢?要用事实说话。

7、出示课文第7小节。朗读,背诵。

四、课堂小练笔。

1、出示小黑板:

一天,我漫步在森林中,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受伤的小白兔。我轻轻地走了过去。

提示:这只小白兔见到我会有什么反应,结果会怎样?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可以用上“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后来”等反映过程的词语,并用上“居然、不由自主”这两个词语。

2、四人一组交流。

3、指名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4、学生各自完成小练笔。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0课。课文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以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4、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激发学生爱鸟护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1、【昨天,我们跟随作家冯骥才,细读了课文1-3自然段,初步认识了珍珠鸟,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走近——】

齐读课题:珍珠鸟

2、齐读课文1-3自然段。

【打开课本,一齐用心朗读1-3自然段,再次感受雏鸟那特别的叫声和可爱的外形吧!注意节奏要舒缓些。】

3、回顾珍珠鸟的胆量及雏鸟的外形。

【读了课文1—3自然段,能说说在你们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吗?】

4、指名描述印象中的珍珠鸟。

●体型很小,叫声尖细动听。

●胆子很小,整天躲在吊兰的垂蔓里面。

●长得很可爱: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有珍珠似的白点,(雏鸟没有)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过渡: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记住了珍珠鸟的叫声和那可爱的外形,还知道它是一种怕人的鸟。然而,正是这种胆小怕人的雏鸟,有一天竟然胆大包天了,瞧——】

▲板书: 雏鸟

二、屏显画面“美好境界”,体会珍珠鸟的胆大。

1、点击,屏显画面“美好境界”。

2、【看到这人鸟相依相偎的画面,你们觉得奇怪吗?为什么?】

3、指名回答

●奇怪——它原本很胆小的!

●不奇怪——因为它发现作者很爱它,它信任作者。

4、导入第4自然段:

【原本胆小怕人的珍珠鸟,是怎样一天一天接近我,亲近我的呢?课文的第4自然段作了详细描述。】。

▲板书: -----“我”

三、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人、鸟渐近渐亲的过程。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

【自己用心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家伙是怎样一点一点放大胆子,接近我,信任我的。】

2、屏显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

3、指名交流,整体感受第4自然段,相机点击“起先,渐渐地,后来”3个词。

【小家伙是怎样逐步接近我的呢?谁先来说说?】

●起先,它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在屋里飞来飞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

●后来,它完全放心了,啄我的笔尖,还啄我的手指。

4、布置学生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小家伙的可爱

【细细品读这段话,你也一定会像作者那样喜欢上这可爱的小家伙。那么,小家伙的哪些活动能使你喜欢它呢?边读边体会,再画下来。】。

5、指名交流,相机出现相应的段落,倾听并引导。

【小家伙的哪些活动使你喜欢它呢?可以读读你体会较深的语句, ……此处隐藏13821个字……(1)交流

(2)小家伙是一步一步接近我,先……然后……再…,看来还是小心翼翼的,小家伙一边这样做,一边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3)引读4的最后的话

7、背诵4

就这样,慢慢地,雏儿和我越走越近,越来越友好,现在你愿意把雏儿和我渐渐交往的过程,也就是4背出来了吗?

(1)自由背

(2)齐背

(三)、读5(引读5)

(四)、讲读6

1、瞧,有一天,又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6

2、RGB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细细地观察这幅图,联系刚才读过的文字,这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同桌讨论

4、交流

四、讲读7

过渡:我们的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一步一步地和我越走越近,我从内心底自觉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1、RGB: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理解“不由自主”

信……作者是从内心底自觉发出的一句话,从……也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一个词语,就是(不由自主),还可以用其他词语吗?(情不自禁)

3、雏儿和我在慢慢的交往中成为了好朋友,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好朋友呢?(交流)

对,就象我和雏儿一样彼此相互信任,这就是信赖,而这种相互信赖又使得朋友之间相处得(非常愉快),朋友之间友好愉快地相处,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也就是我们这句话中提到的(美好的境界)

五、延伸

1、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象我和雏儿一样相互信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彼此的信赖,有了这种信赖,我们才拥有美好的生活。你能联系生活举些这样的例子吗?

2、交流

3、小结:是啊,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彼此信赖,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他非常关爱它们。在自己的书房里,给它们安了一个温馨而又安全的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段,既是事情的交代,又是下文的衬托和对比。在复习时,也要提一下。)

二、学习3~6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三个月后,伴着一声尖细而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它们有雏儿了。(板书:雏儿)作者看到小珍珠鸟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⑴由轻声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小珍珠鸟的句子。

⑵交流,指名读。

⑶品读:

可爱的小家伙被“我”发现时的情景非常有趣作者描写时用几个动词,非常准确、形象。

想一想,“探”是什么意思?能换成伸吗?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给大家学学那小脑袋“探”出来的样子!

齐读。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作者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让我们在朗读声中表达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吧!

2、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过了几天,这可爱的小家伙开始活跃起来了。起先,它在哪些地方活动?

⑴看录像,听录音朗读。

⑵自由读:

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在活动的地点下面打圈。

⑶同桌交流:

用“起先……渐渐地……后来……”把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

⑷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

⑸小结:

是的,作者多么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和作者亲近了。

(第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教学,层次很清楚。理解也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引导学生弄清小家伙怎么一步一步亲近作者,也启发学生理解它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原因。)

3、学习第5自然段:

⑴默读:

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讨论交流。

⑶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第5自然段,从文章的结构上看,是一个过渡。内含的意思是讲,小珍珠鸟对“我“已有了很深的感情。整天都在“我”的身旁。)

4、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有一天,在“我”的书房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情景。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⑴看图:

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⑵想像:

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⑶老师请你来给这幅画加一个题目,可以是一个词或一句话。

⑷齐读:

多么美好的一种情境啊,情你们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

(这一段,共4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写了一个意思。采用分分总的教学思路是可以的。)

三、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宽容、关爱,才赢得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任,它才会在“我”的'肩膀上熟睡。沉浸在这美好情境中的“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唤──(生读)

1、引读后,板书: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改变句式。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3、小结:

是的,“信赖”就是彼此的关爱、彼此的宽容、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情境,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业

1、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请你用“有了信赖,就会。”的句式,写一段话。

【简评】

《珍珠鸟》是著名的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文章的内涵很丰富,尽管作者在文末用“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一句话点明了中心,但是文章仍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王小菊注意了这一点,她作了深文浅教的尝试。

她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在启发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小珍珠鸟怎么会越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这是因为作者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珍珠鸟信赖他了。文章理解到这一步,还没有停止。在总结全文时,又作了提升。由个别的,联系到一般。

公开课、研究课,应该选择有一定深度的课文,具体研究一两个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徐伟健)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