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1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牧羊图,让学生欣赏,并找一找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图画内容:把一只羊用一根2米长的绳子拴在树桩上吃草。
2、谈话:同学们,羊能够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什么形状?羊能够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相信上完这一课,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板书:圆的面积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圆的面积;
(2)了解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圆的面积。
二、实践导学
(一)认识圆的面积
1、什么叫圆的面积。
2、小组讨论
3、圆的大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1)半径;
(2)直径;
(3)周长。
(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指名分别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然后课件展示)
2、谈话:我们能不能也象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一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3、小组讨论
(三)操作探究
1、转化圆形推导公式
(1)让学生拿出卡纸(1),观察卡纸(1)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2)让学生拿出卡纸(2),观察卡纸(2)上的.圆被等分成多少分,圆又被转化成什么图形?
(3)教师课件展示圆被平均分成16等份后转化的图形。
(4)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1)将圆通过剪拼,可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
(2)新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
(3)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课件展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c÷2×r=2πr÷2×r=πr2
s=πr2
三、练习巩固
1、运用公式学习例1、
学生试做,说根据,总结强调。
2、完成基本练习(做一做)
四、拓展提高
1、解决“小羊吃草”问题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 情感目标: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圆的面积是什么?
复习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1)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3)实验验证:
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
①你准备怎样数?与同学交流。
②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估计一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4)指导完成第一幅图的计算和填空。
同桌合作,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3.教学例8。
(1)谈话:以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那么圆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操作体验:把117页上半部分剪下来,按16等份剪开,再拼一拼,看看能什么图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4)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后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图形?(长方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
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圆的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9)追问: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了?
(10)完成练一练。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
(2)想象一下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喷水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指导算术方法和代入法两种方法的注意事项。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1、3、4题。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3“圆的面积”说课设计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 说课内容是全日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圆的面积"。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操作总结 ……此处隐藏17900个字……p>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
(3)确定策略
那咱们今天研究的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如果我们也像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那样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拼一拼,你认为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那怎么办呢?(割补法)怎么剪呢?
①引导学生说出沿着直径或半径,把圆进行平均分;
②师示范4等份、8等份的剪法和拼法;
2、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1)学生动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
(2)比较每一次所拼图形的变化;
(3)电脑演示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所拼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它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交流发现,电脑演示圆周长和长,半径和宽的关系。
(3)多让几个学生交流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圆之间的联系。
(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现在要求圆的面积是不是很简单了?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了?
出示主题图求面积:这个圆形草坪的半径是1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判断对错:
(1)直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3.知道了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那知道圆的周长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四、总结新知,深化拓展
1.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同学们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这个新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以后大家遇到新问题都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尝试一下。
2、拓展
在剪拼长方形的过程中,有同学产生了疑问,能不能把剪下来的小扇形拼成三角形或者是梯形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拼的过程)
那利用拼成的三角形和梯形又能推导出圆的公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算一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组合图形分解和面积的求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图形的外在美和内在关系。
教学重点:简单组合图形的分解。
教学难点:对图形的分解和组合。
教学活动设计:
(一)知识回顾
复习提问:
1、圆面积公式是什么?
2、扇形面积公式是什么?如何选择公式?
3、当弓形的弧是半圆时,其面积等于什么?
4、当弓形的弧是劣弧时,其面积怎样求?
5、当弓形的弧是优弧时,其面积怎样求?
(二)简单图形的分解和组合
1、图形的组合
让学生认识图形,并体验图形的外在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2、提出问题:正方形的边长为a,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求所围成的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以小组的形式协作研究,班内交流思想和方法,教师组织。给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归纳交流结论:
方案1。S阴=S正方形-4S空白。
方案2、S阴=4S瓣=4(S半圆-S△AOB)
=2S圆-4S△AOB=2S圆-S正方形ABCD
方案3、S阴=4S瓣=4(S半圆-S正方形AEOF)
=2S圆-4S正方形AEOF=2S圆-S正方形ABCD
方案4、S阴=4S半圆-S正方形ABCD
……………
反思:①对图形的分解不同,解题的难易程度不同,解题中要认真观察图形,追求最美的解法;②图形的美也存在着内在的规律。
练习1:如图,圆的半径为r,分别以圆周上三个等分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圆弧,则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分析:连结OA,阴影部分可以看成由六个相同的弓形AmO组成。
解:连结AO,设P为其中一个三等分点,连结PA、PO,则△POA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①图形的分解与重新组合是重要方法;②本题还可以用下面方法求:若连结AB,用六个弓形APB的面积减去⊙O面积,也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2:教材P185练习第1题
例5、已知⊙O的半径为R。
(1)求⊙O的内接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的周长与⊙O直径(2R)的比值;
(2)求⊙O的内接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例5的计算量较大,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并进一步巩固正多边形的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说明:从例5(1)可以看出:正多边形的周长与它的外接圆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的大小无关。实际上,古代数学家就是用逐次倍增正多边形的`边数,使正多边形的周长趋近于圆的周长,从而求得了π的各种近似值。从(2)可以看出,增加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可使它的面积趋近于圆的面积
(三)总结
1、简单组合图形的分解;
2、进一步巩固了正多边形的计算以,巩固了圆周长、弧长、圆面积、扇形面积、弓形面积的计算。
3、进一步理解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定理。
(四)作业教材P185练习2、3;P187中8、11。
探究活动
四瓣花形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分别以四个顶点为圆心,以l为半径画弧所交成的“四瓣梅花”图形,如图(1)所示。
再分别以四边中点为圆心,以相邻的两边中点连线为半径画弧而交成的“花形”,如图(12)所示。
探讨:(1)两图中的圆弧均被互分为三等份。
(2)两朵“花”是相似图形。
(3)试求两“花”面积
提示:分析与解(1)如图21所示,连结PD、PC,由PD=PC=DC知,∠PDC=60°。
从而,∠ADP=30°。
同理∠CDQ=30°。故∠ADP=∠CDQ=30°,即,P、Q是AC弧的三等分点。
由对称性知,四段弧均被三等分。
如果证明了结论(2),则图(12)也得相同结论。
(2)如图(22)所示,连结E、F、G、H所得的正方形EFGH内的花形恰为图(1)的缩影。显然两“花”是相似图形;其相似比是AB﹕EF=﹕1。
(3)花形的面积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