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9 11:41:08
生物教学设计集合15篇

生物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花的结构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结: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解剖桃花(鲜花、冰冻鲜花或浸制标本)或当地常见的典型的一种被子植物的花。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据假设,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桃花模型,认识花的结构,分析、交流,明确雌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验证假设,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三: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性学习,回忆平时常见的被子植物的花,对照彩图进行联想、观察,认识花的结构,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方案四:两人合作,结合书中的插图,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顺序观察花的结构,对照已经解剖开的桃花(鲜花或挂图)黏贴图,根据疑惑,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组织学生画花、说花,围绕困惑: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可能是什么?进行学法指导,利用CAI组织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利用桃花模型质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它还能发育成果实吗?请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模型,认识结构,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用优美的诗句带领学生回到那鲜花盛开的季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请学生带着疑惑,自学、相互交流,认识花的结构,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用花的黏贴图引导学生思考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花的结构。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结构不易看到,在探究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挂图或板图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的过程。

方案一:调动经验储备,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回忆,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了解传粉过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二:根据问题,仔细观看录像(CAI课件),合作交流,描述(虫媒花和风媒花)传粉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方案三:课前小组合作排练,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虫媒花和风煤花)传粉过程,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什么是传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据问题,调动经验储备,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方案三:针对书中的不解之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活动教具,黏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方案四:在教师帮助下,列表回顾种子的结构、果实的组成和子房的结构等知识。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大胆推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创设问题情境:花落后能结出果实。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生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和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人体的免疫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具体组成、免疫的具体过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等相关知识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免疫过程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要突破的知识难点。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视屏《康熙因痘得福,继位成天花防治专家》

问题:

1.康熙是靠什么战胜天花的?

2.影片中提到的“种痘法”原理是什么?

3.康熙为什么终身再也不会得天花?

认真观看视屏,注意视频中的细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视屏中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欲望。

自主学习

知识初探

一、自主阅读教材35至36页内容,并思考完成如下任务:

1、说出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

2、依次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学生代表发言,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初步理解 使学生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有自己的初步理解。

小组探究

加深理解

一、给学生观看“艾滋病”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二、给学生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材36页资料和曲线,思考相关问题,说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三、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不同特点 观看视屏,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小组合作,对资料和曲线进行理解分析;仔细阅读教材,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找出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派小组代表,上讲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锻炼学生的资料分析和知识处理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难点突破

一、结合各组的讨论情况,予以点评;

二、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特点和二者的区别;

三、提出二次免疫的概念,结合疫苗注射的实例和相关二次免疫的曲线图,引导学生找出二次免疫的特点:更多、更快、更强。 听取教师讲解,认真做笔记,对不明住处提出疑问 使学生对当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构建完整的知识 ……此处隐藏26157个字……p>

5分钟

播放各种单细胞生物的显微图片和配乐,设问:这些图片里的生物大家平时见过吗?是借助什么仪器看到的呢?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微生物的世界!

板书课题: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新课导入:牛和蚊子的对话。牛:讨厌的蚊子你别碰我,我刚用清澈的河水洗得干干净净的。蚊子:哼,你以为河里的清水就真的.干净吗?那里面有很多比我还小的生物呢!

2、质疑:牛和蚊子谁说得对呢?水中有没有微小的生物呢?

3、在你们实验桌上的盘子中的载玻片上也有一滴水,这是我们取自清澈的河水,再经过培养后得到的水。请问它干净吗?

学生可能什么也没看到,说明肉眼的观察是有限的,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进一步观察。

认真观看图片。预设答案:没见过,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聆听教师讲话。

观看图片,倾听教师,对实验桌盘子中载玻片上的水进行观察,仔细观看水滴并回答问题。(生:一部分学生没有观察到草履虫 ,回答干净,一部分学生观察到了草履虫,回答不干净。)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从随处可见的清水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让他们对准备的材料进行肉眼的观察。

学生活动1: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3分钟

1、制作装片:在水滴中加入几滴棉花丝,然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你所看到的生物的外形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制作装片前要添加棉花纤维?

4、教师利用投影适时地播放实验注意事项,投影出示我们要观察的生物在显微镜下是怎样的。如果一开始只看到了棉花纤维,要怎么样做才能找到我们要观察的生物?

1、按照老师指导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其外形

3、思考与讨论(预设答案:适当限制草履虫运动,以便于观察)

4、学生观看并学习移动装片来寻找要观察的目标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草履虫的外形特征,并注意草履虫具有运动这一生物的生命活动

学生活动2:草履虫的结构与功能

10分钟

1、自主阅读P68图2-20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2、投影出示草履虫的内部结构图,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及讲述功能。

3、自学检测:学生在一体机上完成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填图及连线题。

自主阅读教材,自学草履虫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功能,并通过自学检测。

认识草履虫的基本结构。明确相关结构所具有的功能。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3分钟

1、投影展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对比这两幅图,思考:动物细胞的结构与草履虫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得出结论:草履虫是一个细胞构成的,同时草履虫又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我们把这样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

板书:一:单细胞生物

3、学生回忆刚开课时看过的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并举例。

1、学生观察并思考

(预设答案: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认真倾听,思考和理解。

3、仔细回忆并举例。

学生通过与以前学过的动物细胞的结构进行对比,明确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从而明确和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学生活动4:拓展探究

5分钟

1、草履虫已经具备生物的几大特征了,能运动,取食,消化,排泄,繁殖……

那么它能对外界刺激及时作出反应吗?

2、展示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结果。并且填写课本69页课后练习题第3题。

3、学生思考:为什么草履虫会躲避食盐?如果换成肉汁呢,草履虫会怎么样运动?你的结论是什么?

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预设答案:

应该能。

2、认真观看视频。

3、讨论与思考。预设答案: 食盐对于草履虫是不利的刺激。换成肉汁,草履虫会主动往肉汁处运动。结论:草履虫可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较复杂的生命活动。通过这个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单细胞生物概念中: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活动5:资料分析: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分钟

1、投影展示:各种介绍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图片和文字。

2、学生观看后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阅读并思考

2、预设答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既有利,又有弊

通过现实情境展示,让学生体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构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结课与练习

3分钟

1、结课设问: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投影出示本节所学知识框架,并布置作业:自己制作一个草履虫结构模型。

2、完成上的课堂练习。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参与完成练习。

结束本节课并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六、 板书设计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

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弊

七、课后反思:

优点:1、导入环节简单明了,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随处可见的清澈河水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紧接着就让他们对准备的材料进行肉眼的观察,从质疑到科学的观察法的运用水到渠成,不落痕迹。

2、本堂课教学环节流畅,引导学生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对草履虫进行观察和学习,学生在进行活动的同时,就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二者相辅相成。由于难度是有梯度的,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学生都能通过一步步地实验直观了解草履虫。

3、实验前的约定,让课堂实验有序进行,避免了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维持课堂秩序。

4、讲桌上的演示装片使学生明白要看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学会通过移动装片来寻找要观察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存在的问题:用棉花丝阻挡草履虫,学生容易放置较多的棉花丝在培养液中,导致很多学生看不到草履虫,而是一堆黑呼呼的棉花丝,要想在显微镜下找到全身透明的草履虫,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改进材料:在载玻片的草履虫培养液中滴一滴蛋清液,以增加培养液的粘稠度,使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减慢,又不影响显微镜的观察。或在制作装片时,在盖上盖玻片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水从盖玻片的边缘吸走,使草履虫的活动变得困难,速度变缓;以上操作均利于在显微镜下充分观察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状况。还可以在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少许稀释的红墨水,几分钟后可将草履虫的食物泡着色,更有利于观察时看清草履虫的结构。

《生物教学设计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