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0 18:17:09
找次品教学设计

找次品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次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次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重点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生产中多少会产生次品,这就需要质检员找出次品,今天就请你们来充当质检员,上岗前要对大家进行简单测试,看看你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怎么样?

出示3组图片,前两组图中有一个次品,找出来,说根据。

2.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的次品,混在合格产品里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板书:找次品)

合作探究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2.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3.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1.老师又拿来了两瓶钙片,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少了两粒的'钙片找出来吗?小组讨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老师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四)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钙片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较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8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让学生分析讨论。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填在表中。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2)汇报交流。

总结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的最好方法: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作业布置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第1题、第2题、第4题。

第114页练习二十七,第5题、第6题。

板书设计数学广角

找次品最好方法:

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找次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

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昨天晚上老师买来三瓶糖,谁知有一瓶给我儿子偷吃了两颗。像这样的商品比标准的商品轻了些,我们就把这商品叫“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作为小小质检员,一起想办法找出这些次品,好不好?(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探究(教学例1)

1、自主探索。

(1)刚才老师手上的三瓶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称来称。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称来帮忙找出次品。

师:用天平称来称,至少要称多少次保证可以找出次品?

(2)请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1,1)1次

小结:从三瓶里找出一瓶次品,至少要称多少次?(1次)

2、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如果不是三瓶,而是2187瓶,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1)请同学们猜一猜,大胆说出猜想结果。

(2)小结:看来大家的答案并不统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但是2187瓶数量太大了,我们先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开始。先研究5瓶吧。

3、组织探究

出示例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一共是5瓶,你还能用天平称将那盒次品找出来吗?至少要称多少次?

1、小组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③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小组里互相讨论,小声说一说。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操作过程。

师据生回答板书:5(2,2,1)2次

5(1,1,1,1,1)2次

师:为什么不把5瓶分成2份,一份是2瓶,一份是3瓶呢?

小结:用天平找次品时,操作过程,天平两边放的数量要相等,否则称了也是白称。

三、拓展提高,优化方案(教学例2)

谈话:5瓶研究过了,但是离我们的2187瓶还相差很远,接下来我们研究9瓶怎么样?

1、明确题目要求。

课件出示例2,有9口香糖,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明确问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并指出重点词语:次品轻、至少、一定保证。

2、组织讨论。

①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此处隐藏12814个字……重一些外,其他几瓶水质量相同。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来解这道题,独立用图示法分析,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本节课中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再将做一做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较为开放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后完成。]

《找次品》教学反思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因此,上课开始,我首先拿出学生们喜欢的口香糖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老师这里有3瓶口香糖,要送给今天表现得最出色的同学,不过其中有一瓶已经被我吃过了两片,送给你们肯定不行,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次品: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的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从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手做天平的托盘,感知从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只要称一次就足够了。接着

让学生用五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从五件物品中找出一件次品的基本方法。随后,师生小结出方案。第一种方案:每份分一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一定能找出来。第二种方案:有2份分2个,1份分1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能找出来。

然后通过从9个零件中找出一个轻一些的次品,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对学习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本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试验、研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接下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一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这样次数最少。

接着呼应课前的猜想,从9到27到81到243到729到2187,只需7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学生从强烈的反差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为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我让学生继续自主分析8瓶的找法,当数字不能被平均分成3份时,怎样分更合理,从均分2份需3次,而分成3、3、2时只需2次,从而更加清楚均分3份的好处,及尽量均分3份的策略。但因时间仓促,过程太简单,效果受到影响。

  找次品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5盒口香糖

学具准备:

9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电脑出示图片: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图片。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自主探索。

A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电脑出示:同桌说说: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1次

2、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A出示:小组讨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根据讨论题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其他成员听。

B学生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师据生回答板:5(2,2,1)2次

5(1,1,1,1,1)2次

三、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9”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

一定。

2、让学生拿出九个正方体,把它当作这几个零件,自己根据刚才的讨论题,说说方法,如果想到有几种方法的,都将方法说出来。

然后让生说说方法,师据生回答板:

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93(4,4,1)平

不平4(2,2)不平2(1,1)3次

93(3,3,3)平3(1,1,1)

不平3(1,1,1)2次

95(2,2,2,2,1)平(2,2)平不平2(1,1)

不平2(1,1)3次

99(1,1,1,1,1,1,1,1,1)4次

3、观察分析,寻找规律。

“好,刚才我们在9个零件里找次品,方法就有四种了,如果待测物品更多一些,那方法也会更多,如果每次都这样找的话就比较?(麻烦、复杂)对,那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些规律呢?”

“同学们观察表格,那种方法最简便、最快的?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那这种方法我们分成几份?是怎么分的?”(分成三份,并且平均分)

《找次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