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7 22:41:05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90页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在学生回答时,可以举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如:

“为什么说整数的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为什么说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

“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种运算的联系整理成下图。

加法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 除法

2.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指名分别说出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教科书第90页的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仿照前面整数四则运算的讨论,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联系。然后与整数四则运算进行比较。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小数和分数的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比有所扩展。)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l,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每种运算各要注意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上:如

教师:“仔细观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如果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整数加、减法数值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也就是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相加、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计算小数乘、除时,需要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计算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2)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师:“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请分别说出它们的计算法则。”学生回答后可以继续提问: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因为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数。)

"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1页的中间试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4.口算的复习。

教师:“整数、小数的加减口算与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l。从前一位退1当十。不同点:笔算一敏从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做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口算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l,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教师:“在四则运算中关于0和1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谁能说一说是怎样规定的?”指名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2页上面的三组题,再让学生说一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颊:。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形式进行板书。

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别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关系整理成下表。

教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请分别说—说对四则运算应该怎样验算。”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l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权.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的。使学生明确一道计算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验算,自己认为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2、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的第13_、14_题。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一、复习

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此处隐藏20064个字……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课例名称

“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景一:

师:同学们,老师昨晚想通知大家今天带计算器,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生1:可以打我们家的电话,或打爸爸、妈妈的手机。

生2:发电子邮件。我的E-mail是……

生3:您只要通知我一个人,然后我去通知5个人,被通知的同学再分别通知5个同学,这样又快又好。

师:我班同学家里有电话的很多,有电脑的也不少。今天,我们来调查一下,我班谁家已安装了电话,谁家购买了电脑。

生1:老师,不用调查了。我这儿有全班同学家的电话。我班100%同学家里有电话。

生2:我们可以调查哪些同学家里有手机或小灵通这些移动电话,这样方便联系。

师:(生1)李××,你真是一个有心人。100%同学家里有电话,可以说成电话的普及率是100%。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要计算和使用“普及率”。这节课,我们就来计算一些普及率。如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电脑普及率等。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能及时改变原来的教学预设,给了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其意义将是深远的。

情景二:

学生分组统计后汇报统计和计算的百分率结果。

师:我班同学家庭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是96.6%,就是求出已有移动电话的56个家庭数占全班58个家庭数的.百分之几。

生2:老师,我觉得应说“大约是96.6%”。

生3:我班同学家庭有电脑的是39户,普及率大约是67.2%。

师:你能根据计算的结果推算出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大约是多少吗?

生1:我认为我们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接近100%,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大概是95%,电脑的普及率低一些,可能有60%。

生2:我不完全同意你的观点。不能认为我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是100%,就认为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接近100%,你要考虑到南通市还有比较贫困的地方。应该说,学田地区的电话普及率接近100%。

生3: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因为我班同学大部分住在学田新村,如果要调查南通市居民的固定电话普及率,还应该到其他学校或新村去调查。

师:你想得真周到,你认为应怎样调查呢?

生3:我想在南通市的东西南北中各确定一个学校或新村去调查统计才准确。

师:也就是说,推算和估计普及率要考虑我班同学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南通地区处于什么水平。

评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最为真实的思想,不必考虑教师希望他说什么,而在意“我”自己的观点,是否准确,是否独特,是否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的鼓励与反馈“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

情景三:

师: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体会?

生1:我懂得了通过调查统计后,能求出某种东西的普及率。

生2:我知道电脑的普及率比电话的普及率低,我们可以把调查的结果反馈给电脑商,让他们加强宣传的力度,多搞促销活动。

生3:我知道了我们学习的统计和百分数的知识很有用。

生4:我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因为我奶奶说,以前人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好日子,现在我们不但有了电灯电话,还有了电脑,有人家还有了私家车呢!

生5:……

师:我们还可以进行哪些有意义的调查活动?

生1:我班同学戴眼镜的很多,可以调查我班的近视率,或全校的近视率,引起大家的重视。

生2:我经常看到有同学在校外的小摊买零食。我想调查一下我班同学每月零花钱的用法,到底有多少钱买学习用品,多少钱买零食。

生3:我想调查有多少人还知道张思德,现在许多同学知道“小燕子”赵薇,不知道英雄张思德了。

生4:我想调查南通市有多少贫困家庭。

生5:……

评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能颔悟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不刻意要求学生与教师思维一致;不刻意要求个别学生给出的答案对全班具有代表性。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发现、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后安排的。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生的思维正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对学生来说,如果始终是被动地接受,像成人一样地学习,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索然无味的,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会渐渐地沉睡起来,他们会渐渐地疏远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重复性向创新性过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动有趣的实践感受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究数学,在探究中体验数学、享受数学。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收获,而不是仅仅重复教师的讲授,面对着具有鲜活生命和灵动个性的学生,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表述自己观点、实现自己思维飞跃的舞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欣赏者、支持者和引领者。

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以怎样的模式呈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感觉到这是极其新鲜而富有挑战性的。在探索中,我了解到实践活动是“做数学”的具体表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启迪是:当你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时,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