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板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板块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标解读】
本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要求比较简单,即“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实例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内容《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埋下伏笔;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运动与地表地貌的关系,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将为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由此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拼图、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记住板块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在板块运动示意图上,指图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地震的
2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板块运动的实例分析,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讨论地震突然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培养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ppt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班级学生分组,6-8人一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火山、地震视频,引起学生注意,提出什么是火山、地震?分布在哪?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等问题?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对比实践,明确关系活动一:敲鸡蛋求结构:
学生活动:每组学生分发一个鸡蛋,学生观察鸡蛋后将鸡蛋壳敲碎,分析蛋壳与地壳的相似性。
教师活动:展示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教师讲述:地球的构造与鸡蛋相似,分为三层,鸡蛋的外层叫蛋壳,地球的外层叫地壳,提示学生这两个字同字不同音。敲碎鸡蛋壳,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归纳出地壳特点,地壳不是完整的,而是分成了许多部分,在地球表面破碎的地壳就是板块。
转承:全球究竟有哪些板块呢?活动二:初拼图识板块
3学生活动: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六大板块拼图模型,让学生对照板块示意图拼图活动后回答问题:
1、地球表层可分为几大板块,名称是什么?
2、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总结:全球岩石圈除六大板块外还包括许多小板块。活动三:再拼图明关系
学生活动:将七大洲模型图粘贴于六大板块拼合图上,观察后回答问题:
1、板块的名称与七大洲四大洋的命名有什么样的关系?
2、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在哪个板块?
3、中国、澳大利亚分别在哪个板块?
4、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在哪个大洲,在哪个板块?
特别强调: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但位于印度洋板块。
转承:学生看图分析,板块示意图上还存在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板块构造示意图上存在“← →”“→ ←”符号,转入板块运动教学内容。
环节三:游戏探究,
活动一:了解原因:地壳的活跃与稳定师:做一个实验
拿一只铅笔放在桌子中间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然后把铅笔再放在两张桌子之间再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
生1:放在桌子中间的铅笔只微微晃动
生2:放在两张桌子之间的铅笔晃得很厉害,并掉到了地上师: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1:桌子摇晃对桌子中间的铅笔影响不大
生2:两张桌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碰撞厉害对铅笔影响很大师:就像六大板块一样
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师:也是极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4活动二: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的探究:试验:
每位学生将两张纸对接,用力挤压,观察纸张会有什么变化?然后将纸张向外拉伸,看看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分析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实验的结果,这种结果和我们讲到的板块有什么关系?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书P42图2-22提问: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会发现隆起成山和断裂成谷及继续向外扩张成海的的结论)
教师简要介绍褶皱和断层及产生的后果
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在地图册《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位置,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观 ……此处隐藏6379个字……、教师点明:多媒体展示
通过阅读范例,要明白,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特点写。
赠言后边带上赠送者的姓名、年月以及有关住址一类的个人通讯资料,以便为制作同学录做准备。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重方法,重体验。结合课本提供的阅读范例,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以及教师的点拨、示例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
四、写赠言、交流赠言,表达感情
1、课堂上学生在八人小组之内互写赠言,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内写赠言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赠言的基本写法,并及时纠正一些毛病。进而延续到课外时间再为其他同学写赠言。
2、教师在课外为学生题写赠言,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3、小组内学生互赠赠言。
4、评一评:
学生把收到的赠言,读一读,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
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5、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要看到生活中的光明和未来。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突出学习目标的综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交流赠言活动,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五、制作同学录
1、指导学生在完成小组内同学录的制作。
师:同学录应包含哪些项目,才能满足联系的需要。
学生讨论,并明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长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理想、身高、体重、生活照片等附带情况。
2、指导学生完善同学录。
小组同学录完成之后,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一下,看别人的同学录制作的有什么特别的个性、创造性值得自己参考,特别是在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文化特色等方面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创意。
3、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试点制作后,布置在课外进行制作全班的同学录。
【设计意图:拓展不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方法上的;不仅是交流内容的拓展,还有交流方式的拓展。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通过制作制作同学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布置下一阶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为母校做点事”的主题,在课外对学校进行一次调查,发现母校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进一步确定采用什么方式开展小组活动,为母校做点事。
调查以小组形式进行,提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细致的分工,让每个成员根据调查内容和自身的特长,承担一项任务。例如:可以有的负责数据统计,有的进行校园采访,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归类等。调查结束后,将材料分类,准备在下节课中交流。在合作组内,分工可能不均,但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负责一项任务,人人都要参与,不能包办代替。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通过学生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板块教学设计6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能力目标:
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强对知识探索过程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板块的运动
教学难点:
板块运动的形式及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从地图上获得的启示——大陆漂移学说:轮廓的吻合、古生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过渡: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运动学说。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3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4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三)导学案预习检测: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地带。 2六大板块分别是()()()()()()。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或();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地带。 4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
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
(四)讲授新课:
通过导学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板书并依次进行讲解讨论:1六大板块:提出问题:(1)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2)哪个板块基本全是海洋?(3)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4)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通过数字星球和板图板画进行讲解:
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基本上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的运动:
提出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挤压的结果?张裂的结果?
通过数字星球、视频和模型演示进行理解并解决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的挤压,另一种是相背的张裂运动。挤压的结果是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形成山脉;张裂的结果是形成裂谷和海洋。 3火山地震带:
通过板块的运动可以得出结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文帝,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通过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我国青海玉树的地震。
(五)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六大板块:名称及轮廓位置;
2板块运动: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板块张裂和挤压,形成裂谷海洋及山脉; 3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课堂检测
导学案测试:六大板块填图及综合分析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