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想: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上学期学过关于思念故乡的古诗,还记得吗,请谁来背背?
指名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师:这首诗里,诗人想起了故乡的“茱萸”,便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有个著名作家叫王鲁彦,他也想念自己的故乡,所以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杨梅的文章,那让我们跟着他走进《我爱故乡的杨梅》吧!
二、认读生词,检查预习。
[小黑板出示]
贪婪吮吸甘露平滑
细腻柔软狭长渐渐
又酸又甜细雨如丝甜津津
四季常绿新鲜红嫩豆腐
请小老师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的故乡是指哪里?(江南)
2、杨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吃杨梅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3、给各段落标上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树,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
四、深入课文,接近杨梅。
(一)、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故乡的杨梅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几段是在写杨梅果的?
2、思考: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分别是什么样的?相机理解词语“细腻、甜津津”
(讲到形状时,拿杨梅实物做道具,请一位学生尝尝。)
3、杨梅的味道真是鲜美啊!那么,这么美味的果子是长在哪里的呢?(杨梅树上)让我们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在写杨梅树的?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杨梅树充满生机活力?在书上划一划。
3、品读语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贪婪”说明雨水好喝,“吮吸”还可以是乳汁,你看到过小孩子吮吸乳汁吗,他们的神态是怎么样?(渴望、幸福的)
“甘露”甜甜的露水,说明什么?(春雨很丰富、很滋润)杨梅树如丝的春雨滋润着,好像在喝春天那甜甜的露水,真是舒服极了!
指导学生朗读。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拟人的手法,写出杨梅树像孩子一样很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
4、春天到了,细雨如丝,杨梅树在春雨中欢笑着,来,杨梅树们,摆动你们狭长的枝条,快乐地舞动起来吧!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啊?
5、杨梅树就像孩子一样可爱,你喜欢他们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三)为什么作者会对杨梅和杨梅树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能够如此细腻的描写呢?
(是因为作者对故乡有一种喜爱之情)读第一段
四、说写结合,拓展练习。
1、通过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你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呢?现在你在这里生活、上学,你就是一个江南人。你愿意面对着大家来介绍一下你们江南的杨梅吗?
(生介绍,介绍时要带有自豪的心情)[由于上课时间不够,此环节省略去]
2、介绍自己家乡的水果,模仿课文的语言来写。(选择一个角度——水果树,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贪婪欢笑
杨梅树
杨梅
圆甜
红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篇2设计理念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促悟,科学的将事物 、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不断的感知中积累知识。提高素养。
设计意图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课文写了动物、植物和人物,《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其中一篇。学过后,学生会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口头表达和朗读等多方面的能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吃过杨梅吗?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言]
杨梅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江南去看看故乡的杨梅。
[幻灯出示课文背景图,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故乡的杨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后请你告诉大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让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学生轻声读课文]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可爱]
3、作者“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你默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杨梅的?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杨梅树 杨梅果]
2、让我们先来看看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让学生轻声读这段话,思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谈谈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贪婪”“吮吸”“伸展”“欢笑”等词语,体会雨中杨梅树生长旺盛和可爱的样子)
(3)小组交流、汇报
3、杨梅果哪些地方特别惹人喜爱呢?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杨梅果可爱的语句。
(1 ……此处隐藏15685个字……腻、酸、腐
(义)贪婪—婪,贪爱财物。贪得无厌,不知足。
狭长—狭,窄,不宽阔。窄而长。
惹人喜爱—惹,招引,挑逗。
细腻—腻,光滑,细致。课文中指不粗糙,柔软。
甘露—甘,甜。蜜甜的汁水。在课文中指春天的雨水。
吮吸—嘴聚拢吸取东西。
舒展—不倦缩。
甜津津—甜丝丝。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五、给课文分段说明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
第三段:第三、四、五自然段。
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有语气的朗读。概括第三短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
二、理解课文内容,有语气朗读,概括第三段段意。
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的?
2、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哪儿看出杨梅的果实惹人喜爱?用笔划出来。
3、小组讨论,体会。
4、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①形有两个特点:圆、遍身长着小刺。随着成长,刺由坚、硬变成软、平,细腻、柔软。
②色:淡红—深红—几乎变成黑的了,杨梅成熟过程颜色的变化,最后,杨梅太红了,咬开后,新鲜红嫩,汁水鲜红。十分诱人。
③味:没熟透,又酸又甜,熟透了,甜津津,句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杨梅太好吃了。(牙被酸倒)
5、有语气的朗读。
6、给第三段找出重点句,概括这段段落大意。
说明: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概括了段的主要内容,但要把“它”换成“杨梅”。
提示:有些重点句不能照搬,需要修改加工。
7、学习第二段。
①默读第二段,体会到什么了?
(杨梅树在春雨滋润下生机勃勃的样子。杨梅树蓬勃生长,充满生气。拟人化)
②有语气的朗读。
8、齐读第一段。
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仿写短文,完成课后其他作业。
教学过程:
一、仿写。
1、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县概括地说,在具体从形、色、味三方面写具体,其中味道描写中,要举一个小例子。
2、确定自己要写的水果。
3、老师选择一种水果进行指导。
4、自己仔细观察后描写,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杨()狭()状()圆()
扬()峡()壮()园()
桂()婪()味()形()
挂()禁()昧()型()
作业:有语气朗读课文,语练,小片断。
附板书:形:圆小刺
10、我爱故乡的杨梅色:淡红深红几乎变成黑的
味:又酸又甜甜津津(酸)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篇12一、导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生字的情况。(接力赛读卡片)
二、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现在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什么?谁还愿意说一说?
(生:介绍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三、你们想看看美丽的杨梅树吗?(生:想)
(1)请同学们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想一想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美丽的杨梅树?
(2)请同学们自读这一段,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①狭长、四季长绿)
你还读懂了什么?
(②甘露就是春天的雨水,③春天的雨轻轻地、④细细地)
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贪婪、吮吸)(伸展、欢笑)
A谁来说说贪婪是什么意思?
(不知满足)
B婪吸呢?(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吮吸甜甜的果冻)
杨梅树像小朋友一样不知满足的吸取春天的雨水,它就会长得很茁壮,旺旺的。从哪一个词语中你体会到的:(欢笑)
作者把杨梅树写得很美,俨然一个可爱的孩子。
C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杨梅树勃勃的生机和亲切可爱的形态仿佛现在就在我们面前,老师要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你们听听老师用什么语气来读。(喜欢,赞美)
谁敢跟老师比一比?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接着看这幅图
(课件挂梅)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杨梅果又可爱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4、5、6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杨梅果的可爱的。板书:(形、状、颜色、味道)
(1)那么你们想先了解杨梅果的哪一方面
(形状)
大家都想知道杨梅果什么样?请姓齐读第四自然段,男生找答案,说说你们听懂了什么?
(男答:圆圆的、小刺)(成熟前杨梅没小刺、又尖、又硬)师:杨梅没熟时遍身长满小刺,长熟以后那小刺让人感到细腻而柔软。这都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作者把这种感受写得很真切,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方法。
(2)下面请同学小组学习5、6自然段,把学懂的问题讲给同学听,不懂的问题讲给老师听。
(生:杨梅的颜色先是淡红,然后深红,最后几乎黑了)出示句子请同学观察去掉几乎行吗?为什么不行?(生:因为杨梅果不是黑色)谁能证明杨梅果不是黑色?(因为请轻轻咬开它)现在请同学再看句子这样换行吗?(去掉先是、随后、最后)(没有把杨梅颜色慢慢变化的过程描写出来)
(3)刚才的讨论你们还学懂了什么呢?(味道:甜中带酸)(
生:我们小时侯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写得很真切,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说?
(4)刚才是你们学懂的问题,你们不懂什么?
(生:作者为什么要写杨梅树,他想说明什么?)作者的故乡在哪儿?杨梅是自己故乡盛产的水果,通过写杨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五、同学们再看看我们还有哪个自然段没有学习?(第三段)齐读
这一段和上下文有什么联系?(联系上下文的作用)我们把这样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再看看这一自然段又和4、5、6、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六、谁能按照这种总分的方法说说你喜欢的水果?
七、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故乡在江南,通过写杨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同时学会了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说说自己故乡的水果。
文档为doc格式